论文资料 http://d.wanfangdata.com.cn/Thesis_Y9041164.aspx
劳动力流动、服务业增长与经济结构转换——基于三部门视角的分析
0推荐
导出添加到引用通知[url=]分享到[/url]|[url=][/url][url=][/url]
早期发展经济学家所提出的二元经济理论是对发展中国家城乡迥异的经济状态的开创性研究,他们认为城市现代工业和农村传统农业的差异通过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弥合。但其研究多以20世纪中叶的非洲国家为研究对象,主要缺陷是,由于研究视野受制于这些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对二元经济中劳动力流动现象的分析没有考虑服务业。迪克西特(Dixit,1973)首先从学理上指出,传统的二元经济模型忽视了服务业部门的增长。目前,根据对中国许多城市的统计显示,农民工在服务业的就业已占据相当比重。本文批判性地继承了二元经济的理论框架,结合中国服务业在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中的事实,构建了存在劳动力流动和城市服务业的三部门宏观经济增长模型,研究分析了服务业对促进中国经济总体增长和经济结构转换的作用。
文章对经典的二元经济理论模型予以梳理,分别从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及新兴研究方法几个层次对二元经济的理论演进过程予以评述,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文献融入二元经济的分析框架,并对劳动力流动的动因,影响因素归纳。特别强调近年来西方学者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中服务业作用的文献研究,指出二元经济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加入服务业后的多部门经济增长与发展。
二元经济决定了城市化的兴起和劳动力流动的产生。建立的模型假设农业部门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生产单一同质产品。工业部门边际报酬递增,市场结构垄断竞争。模型分析显示,消费者对于不同产品的消费取决于个人的收入水平、农产品的价格和工业制成品的综合价格指数,以及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消费份额。消费者偏好所决定的消费者行为选择导致工业在城市选址,消费者对于不同产品的需求为农业劳动力进入城市创造了先决条件。二元经济中城市和乡村的区域分割成为城市化产生和劳动力流动的起点。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补充了城市劳动力的不足,但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部分城市劳动力的竞争和替代,存在劳动力流动的经济总增长与城市、乡村工资决定之间紧密相联。
服务业在工业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服务品是农业、工业的中间投入。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消费者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就是要寻求对工业制成品和服务品消费的效用最大化。通过设定消费者效用函数,明确消费者对工业制成品和服务品的偏好,对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分析后,得到全社会对服务品的总需求函数。总服务品由每一个单独的厂商生产,服务品被消费者和生产者同时消费。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促进工业发展、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服务的基本属性决定了服务业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从产值结构、就业结构,还是从劳动生产率衡量,中国的服务业发展都相对滞后。城市化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消费者需求和工业生产者需求,城市化中的劳动力流动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供给。
借鉴拉姆齐宏观经济增长模型,考虑劳动力流动,文章建立了加入服务业后的三部门的经济平衡增长与发展模型。以需求收入弹性和恩格尔定律为理论前提,明晰了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工业制成品、服务品的不变替代弹性的即期效用函数。劳动力流动决定三个部门之间劳动和资本配置存在不同的结构。建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生产函数,假设农业和服务业仅生产消费品,其中服务业提供服务品。工业既生产最终消费品,又生产资本品。宏观经济效率表明农产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都取决于工业制成品。通过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的分析,得到了三部门平衡增长与发展的动态消费和资本积累条件。经济结构转换的动态条件表明,不同部门之间的技术效率的差别是构成劳动力在部门之间流动再配置的主要原因,不同产品之间的需求收入弹性是构成劳动力在部门之间流动再配置的根本原因。
文章在实证部分采用省际面板模型计量分析后得出3个结论:第一,农村劳动力对于城市服务业的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农村劳动力的作用力存在差异。以城市服务业产值为被解释变量,以城镇服务业部门所吸收的农村劳动力人数为解释变量,选取市场化程度、ZF规模、城市化率、对外开放程度等控制变量后的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每增加1个在服务业的就业人员,城市服务业的产值将增加283万元。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每增加一个在服务业的就业人员,城市服务业的产值分别比东部减少324万元和59万元。第二,服务业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着正向促进作用。以中国真实人均GDP的产值为被解释变量,以服务业产值为解释变量的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人口自然增长率、ZF规模、对外开放程度四个因素后的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服务业产值每增加1亿元,人均GDP的增长率将增加0.13%。第三,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结构转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同区域服务业对于经济结构转换的作用力存在差异。以计算出的经济结构变化值为被解释变量,以服务业增加值为解释变量的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地区差异和城市化两个因素后,模型显示服务业产值每增加1万元,经济结构变化数值将提高2.87%。包含西部、中部虚拟变量的交互项的估计显示,中部服务业、西部服务业产值每增加l万元,对于经济结构的转换比东部分别高3.1%、1.5%。计量研究结果与理论模型吻合,劳动力流动所引致的服务业增长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转换。
本文的结论是:城市化中的劳动力流动改变了劳动力资源的部门配置结构,并有效促进了服务业的增长,服务业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的转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据此提出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积极稳妥实施城市化战略,从人口流动中间和城市准入两个环节改革;加快和完善农村各项改革;完善投资环境,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服务业内部升级;引导劳动力向服务业就业:提高服务业生产效率等若干政策建议。
收起
作者 : | ![]() |
学科专业 : |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
授予学位 : | 博士 |
学位授予单位 : | 北京师范大学 |
导师姓名 : | 沈越 |
学位年度 : | 2008 |
语 种 : | chi |
分类号 : | F121.3 F249.21 |